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乳腺健康,提高乳腺疾病预防意识,国际上将每年10月定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安排这样的疾病月旨在向全社会传达乳腺癌“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理念,树立乳腺肿瘤可防可治的意识,积极科学就医,以最大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乳腺癌来说,临床治疗手段是综合系统的,手术虽是治愈疾病的最有效果的方法,但不论患者是否可以手术,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治疗的常用药物选择种类也与日俱增,例如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本期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乳腺癌常用的治疗药物。
乳腺癌的分类:
所谓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在了解药物种类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经典的分型方法是通过癌细胞是否表达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种蛋白来分类。医生可根据肿瘤表达的阳性或阴性结果来判断不同乳腺癌患者的亚型:
- HER2阳性乳腺癌:ER阴性,PR阴性,但HER2阳性(ER-PR-HER2+)。
-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又分为Luminal A型:参考指标为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B型:ER阳性、PR阳性或阴性、HER2阴性;以及Luminal B2型:HER2阳性、ER阳性、PR指标不限。
- 三阴性乳腺癌: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ER-PR-HER2-)。
这些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无论从治疗方法,还是预后都是非常不同的。纵览乳腺癌治疗药物全局,可选药物种类还是非常丰富的,以下表格中是所有治疗乳腺癌的常见药物种类以及纳入医保的相关信息:
目前药物种类繁多,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在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治疗领域中,近年十分热门且备受关注的药物信息也为大家详细列出。
一、HER2阳性乳腺癌常用治疗药物
在HER2单抗类药物还未上市前,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生存期也较短,困扰临床多年。随着曲妥珠单抗的研发成功顺利打破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困局,很大程度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1. 曲妥珠单抗
适应症: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已接受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以及 HER2 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了手术、含蒽环类抗生素辅助化疗和放疗后的单药辅助治疗。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后序贯曲妥珠单抗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的联合辅助治疗。)
2. 帕妥珠单抗
适应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用于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此外,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还适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局部复发性乳腺癌患者。
3. 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
适应症:用于新辅助双靶治疗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曲妥珠单抗解救治疗出现进展的晚期乳腺癌的进一步治疗。
4. 德曲妥珠单抗DS-8201
适应症:2019年FDA批准DS-820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并且之前接受过两次或多次抗HER2治疗)。
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常用治疗药物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类,又分为Luminal A型以及Luminal B型,这是肿瘤发展最缓慢的一种亚型。对于它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由于这类乳腺癌的生长离不开激素,因此通过药物抑制体内雌激素活性,就能很好地抑制癌症生长。
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适应症: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这类药物对绝经前后的患者均有治疗效果,通过拮抗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受体,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生长。
2.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氟维司群
适应症: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仍趋恶化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这类药物不容易发生内分泌治疗耐药,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可选药物。
3. 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
适应症: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减少雌激素,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4. CDK4/6抑制剂药物:哌柏西利、阿贝西利、达尔西利、瑞波西利
适应症:HR+/HER2-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也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
5.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激动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曲普瑞林
适应症:用于绝经前及围绝经期的乳腺癌。这类药物可降低绝经前患者机体内雌激素水平,阻碍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三、三阴性乳腺癌常用治疗药物
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差。由于缺乏特异性的靶点,内分泌治疗和HER2等靶向治疗策略对这类患者来说效果不佳,化疗仍然占主导地位。目前也有部分免疫类药物显现出了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实力。
1. 蒽环类化疗药:多柔比星、表柔比星
2. 免疫药物:帕博利珠单抗
以上就是各类型乳腺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对于不同分型不同阶段的患者用法用量皆有不同,单药治疗及多药联合治疗策略均可出现,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肿瘤指标的检测并坚持完成药物治疗,如此方可获得长久的生存时间。
肿瘤的治疗过程是充满坎坷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的不断上市,乳腺癌的治疗必将逐步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终有一天肿瘤将变成慢性病,或将击败肿瘤治愈肿瘤。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IARC Biennial Report 2020-2021(双年度报告2020-2021)》.
2. 表格资料来源:2022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954-1040.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25-128.
5. 药品说明书
【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患者指南]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