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乳腺癌病例讨论中,多例乳腺化生性癌(MBC)被提交讨论,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类罕见、预后较差、易复发的乳腺癌,虽然只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0.2-1.0%,但九成以上表现为三阴性乳腺癌。
结合回顾性研究,总结一下乳腺化生性癌的特点:
1、乳腺化生性癌(MBC)指组织学上至少存在典型的上皮和间质细胞 2 种成分的一类浸润性癌,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化,根据肿瘤上皮分化为鳞状细胞或间叶样成分而分为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伴异源性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癌肉瘤等。
2、乳腺化生性癌在诊断时一般分期偏晚、常常肿物较大(通常≥2cm)、不常见钙化。
3、乳腺化生性癌淋巴结转移少见,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大脑与肺部。
4、乳腺化生性癌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低,HER2过表达也较低,因此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
5、预后情况,除了低级别 MBC(纤维瘤病样 MBC 和低级别腺鳞癌)预后较好外,高级别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高级别腺鳞癌预后差,混合性MBC 预后差。容易早期复发,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阴性乳腺癌,且三阴性乳腺化生性癌较非三阴性乳腺化生性癌患者预后生存更差。
但患者不必过于恐慌,只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的预后效果明显好转,比如有学者认为,乳腺化生性癌对放疗较敏感,接受放疗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与此同时,乳腺化生性癌具有遗传异质性,存在体细胞突变,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TP53、PIK3CA、TERT、EGFR和PTEN,这些基因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能为化生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比如部分乳腺化生性癌的HER2阳性(15%),可应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PI3K抑制剂(布帕尼西)、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或依维莫司)、PARP抑制剂(他拉唑帕利)、PD-1/PD-L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可用于治疗侵袭性和对化疗耐药的乳腺化生性癌,但样本量极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总的来说,乳腺化生癌是一种较为少见、预后差的疾病,但随着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