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粗细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而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这就是PM2.5对人类健康防范上暴露出来的风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各国研究表明,P M2 . 5对身体健康产生的损害是多元化的, 现阶段通常认为P M2 . 5 主要是借助诱发肺炎性反应以及氧化损伤 ,诱发系统性炎性反应与神 经调节变化 ,进而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P M2 . 5 对呼吸系统的损伤效应机制主要包含炎性反应、炎性介质作用、氧化应激以及免疫损伤等 ,在其中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激活可能是其细胞毒性作用关键机制 。不同类型的DNA 损伤 、细胞自噬以及细 胞凋亡也被部分专家学者看作是P M2 . 5造成的损伤效应主要机制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